【海运】
搜索引擎:
深耕供应链 欧瑞传动收获未来
(1079 期,2014 年)[2014-11-06]

  从一家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商,嬗变为一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欧瑞传动优秀的供应链体系功不可没。

  华丽转身

  “我们生产的一些型号的变频器,主要应用于造船、港口、石油、采矿等领域,看似不相关的产品设备与市场方向,其实还是有很多关联性的。”欧瑞传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瑞传动)总经理林海光坦言,自己是第一次接受航运业媒体的专访。在他看来,“我们销售出去的产品是用集装箱船运输的,所以,我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共同话题的嘛。”与林海光的交谈,就在这么一个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了。
  尽管到现在只有22年的企业发展史,但欧瑞传动可谓中国变频器领域的资深元老。与国外相关企业相比,我国变频器行业起步晚,当时在产品技术上也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欧瑞传动诞生了。1992年,林海光凭借工科的底子和在机电领域的经验,成立了欧瑞传动的前身——烟台开发区惠丰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当年,在国内变频器市场还难觅本土品牌。到了1999年,欧瑞传动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00万元人民币大关。
  “我们2013年的销售额大概是3亿元人民币,这样的业绩在中国变频器行业中屈指可数。”在数字面前,低调内敛的林海光也难掩自豪。“不过,我们从不单纯追求销售额的大幅度提升,也不会只追求产品范围的无限扩大,而是持之以恒地在深度上下功夫,研发更为集成化的产品和技术,开发更适合用户的行业解决方案。”从创业之初至今的二十余载,欧瑞传动深耕细作,从一家地方性小企业,成长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知名大型专业制造商以及优秀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包括中、低压变频器,伺服系统,软起动器,人机界面及PLC(可编程控制器)等在内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

  供应链两本经

  当然,简单地依靠成功的研发和销售体系带动公司的整体发展远远不够,在林海光看来,还要“赢在管理”。
  林海光所言的“管理”包括两方面——企业文化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谈到面对客户时供应链管理的生意经,他说:“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我们从采购环节开始,就争取以最优化和最少的成本,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据林海光介绍,欧瑞传动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并根据客户需求和希望获利的占比设计网络环节,设计出更贴近客户最终需求的产品和方案。“我们会做好产品定位、客户需求分析、市场分析等前期策划和准备工作,并预先为客户做好物流和推广计划,这样客户在前期就能预期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在市场上做到‘知己知彼’”。而这一切,也是欧瑞传动能成为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基础。
  此外,欧瑞传动在确定零件采购与材料供应商方面,也有自己的一本儿经。由于欧瑞传动在中国的知名度较高,并且国外主流供应商在中国基本都有工厂或代理商,因此从国内直接采购的零件与材料占到九成左右。只有少量国内不易采购或采购成本过高的原材料,欧瑞传动才会通过设立在德国的分公司直接在欧洲采购。与此同时,欧瑞传动还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建立了一套信息系统,以求及时、准确地查找到货源。林海光说:“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自己,更重要的是可以用节省下来的时间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
  得益于供应链的成功,欧瑞传动目前已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建立了销售与服务中心,出口商品更是远销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42个国家和地区。

  看中船公司准班率

  欧瑞传动不仅在生产环节为客户着想,在销售环节上,也时时刻刻以客户为本。“我们的运输方式分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国内以公路物流为主,主要由于速度快;国际以海运为主,因为费用低。虽然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费用相对较低的物流方式作为默认运输方式,但如果客户有紧急需求,我们也会选择更快的航空运输。”
  而在国际运输中对船公司的选择方面,欧瑞传动有着自己的标准——优质的服务和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现在与我们长期合作的班轮公司是马士基航运,我们看中的是准班率。马士基航运提供的服务,符合我们对客户承诺的优质与高效。”林海光进一步表示,“在希腊国家铁路公司全力支持中远海铁联运业务后,未来我们也会将中远作为潜在的合作伙伴,力争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全程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2012年在德国设立分公司后,欧瑞传动与客户之间有了更多的“谈资”。借助德国发达的铁路网络系统,欧瑞传动以德国分公司为地域中心,扩大欧洲市场的占有率。林海光说:“我们的产品在德国港口卸货后,可以通过海铁联运的优势,快速地运往波兰、罗马尼亚、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等国。
  对于今后的市场布局,欧瑞传动将开发重点放在了新兴市场。林海光认为,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市场的前景比较广阔,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加之“走出去”战略的逐渐深入,新兴市场的潜力巨大。林海光对未来充满信心:“开发这些市场需要足够的坚持和耐心,但是只要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还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

来源:中国航贸网(www.snet.com.cn)

作者: 本刊记者 赵博

【我要发表评论】欢迎你来畅所欲言
内容:
【热力推荐】近期新品推荐)
· 订制中国航贸网邮件产品 删繁就简把握行业动态 2007-09-28
· 特别推荐 2005-09-09
更多>>
【中国航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的所有文字、图片、数据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航务周刊和中国航贸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航务周刊、中国航贸网联系,或者联系本网站法律顾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王英波律师。

相关新闻
相关数据
分类浏览
行业动态
统计数据
行情.报告
政策法规
运输黄页
港口资料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