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搜索引擎:
中国产业西迁后的货源之变
(885 期,2011 年)[2014-03-05]

  中国的产业格局正经历着一场剧变。国家宏观政策的天平已明显倒向中西部地区,高铁的时间经济价值也将更多地体现在沿线的中西部地区。
  在举国向西进发的道路上,航运企业也在变化中迎来了更多机会。谁能抓住货源之变带来的契机,谁就将掌握未来的主动权。

  产业西迁成为必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承接了三次大的国际产业转移,也由此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部的地域优势正在减弱,产业转移压力明显,开发成本优势更大的内陆省份成为必然。
  2004 年之后,我国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产业转移迹象,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回报效率已经明显超过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稳定。未来,资源开发及加工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聚集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我国中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成本较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承接全球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空间较大。
  首先看区位优势。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已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水、陆、空运输网络,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成本优势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土地、水、电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低,劳动力供给充足且成本较低,只相当于沿海地区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左右。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更为突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生态优良,环境容量大,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大,拥有较多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有利于集聚生产要素,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截至目前,中西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已大为改善,交通运输、供电、供水等瓶颈障碍正在逐步消除。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及产业集群,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完全可以承接产业转移。

  四大潜力区域
  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物流成本、政策扶持以及市场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安徽、湖南、江西和成渝地区,将成为我国中西部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
  安徽、湖南、江西都是中部崛起规划中的热点省份。与东部沿海地区划定特区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央针对单一内陆省份出台特别政策的可能性不大,而有可能采取惠及整个中部地区的一揽子政策。因此,中部省份的增长之路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
  中部省份承接的省外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资源、能源行业和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行业。2005 年以来,中部地区投资增速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其中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呈高速增长的态势。安徽省2005 年至2008 年利用省外资金年均增长53.9%,2008 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125.1 亿元,是2004年的5.6 倍。
  此外,中部地区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正不断提高。中部地区目前已建成20个开放口岸,其中空港10个,长江水运口岸9 个,铁路口岸1 个。良好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便利的交通优势,是吸引外来投资者的重要条件,因此城市群对产业转移的集聚吸纳效果也比较明显。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城市群,特别是沿南北走向的京广线、京九线和东西走向的陇海线、长江产业带。
  在西部地区,成都城市群和重庆城市群组成的成渝经济带,正在带动四川、重庆的整体经济发展。贵州至重庆高速公路通车后,成渝经济带还将向南借贵州与广西、云南相连,北部湾成为成渝地区在西南的出海口。未来,西部地区的潜能将快速释放。因为广大西部地区是矿产资源和能源的主要集中地,已探明储量的主要矿产资源有45 种,其中煤、油气资源和有色金属储量占全国之首。环顾全球,许多著名的工业区域都是在当地自然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许多自然资源开发型经济区,也是以该区内某一类或几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要方向。目前,成都以其成本优势吸引了马士基信息服务中心入驻,重庆则因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惠普的进驻,带动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一批IT业巨头跟进落户。
  正在进行中的产业转移,也表现出来一些新形式和新趋势。新形式主要包括:一是主业带动性转移,即以一种产业转移为主导、多产业复合型开发;二是产业集群式转移,产业集群外迁是产业梯度转移的强烈信号和重要标志,龙头企业在集群外迁中起着主导作用;三是产业链延伸型转移,通过区域间的相互协作,以当地优势产业为中心,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四是市场扩张型转移,中西部广阔的市场需求,吸引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通过投资,将全套成熟的产品、技术、管理“复制”到中西部,进一步接近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低成本扩张。未来,产业转移的重点将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从最初的单个产业向产业整体性转移转变,产业转移的领域将更宽,范围更大;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向企业主导作用转变,企业的主导作用将越来越强;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型产业转移更注重承接地的技术、人才和研发能力等综合优势与基础设施、体制条件等。
  不过,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首先,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不仅仅面向中西部地区,还面向国外市场,如东南亚地区,生产成本的比较将成为一场开放式的竞争。其次,东部沿海地区的梯度转移也会在省内进行,发达省份发达地区的产业,将向本省欠发达地区转移,这也是地方政策所向。第三,中西部地区的交易成本仍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在软环境建设上,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还需要通过提供财税补贴、土地优惠、改善区域基础设施等措施,大力推动产业转移的进程。

  航运业的机遇
  产业迁徙的机遇不仅只属于中西部省份,航运业和物流业也同样面临商机。
  一些搬迁至内陆的沿海企业,短期内将面临出口物流渠道匮乏的窘境,航运企业可以凭借自身健全的物流营销网络,帮助其铺设出海口。从这个角度来讲,越早进入这一市场寻求合作,越能占得先机。长远来看,随着未来沿海制造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深入,内陆出口基地与沿海出海口之间的物流成本将成为关注焦点。当地省市为了降低成本必然引入竞争机制,为外资公司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吸引国际航运物流公司进入,未来的竞争必将加剧。
  此外,中国铁路货运革命与铁路集装箱运输的深化,也为航运企业提供了机遇。未来,以18 个集装箱中心站为枢纽,数十个集装箱专办站为节点,100 多个集装箱办理站为辐射补充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将有效衔接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形式,使中国集装箱铁路运输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航运企业应抓住中国铁路货运革命与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关键机遇期,提升海铁联运规模效益,打造海陆一体的运输通途。

 

来源:中国航务周刊及航贸网

作者:陈蓉

【我要发表评论】欢迎你来畅所欲言
内容:
【热力推荐】近期新品推荐)
· 订制中国航贸网邮件产品 删繁就简把握行业动态 2007-09-28
· 特别推荐 2005-09-09
更多>>
【中国航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的所有文字、图片、数据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航务周刊和中国航贸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航务周刊、中国航贸网联系,或者联系本网站法律顾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王英波律师。

相关新闻
· 中国
· 中国航务周刊“中国大陆至台湾船期”专栏即将刊出
相关数据
· 中国
· 2014年2月21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
分类浏览
行业动态
统计数据
行情.报告
政策法规
运输黄页
港口资料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