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搜索引擎:
航运市场探底 后市不容乐观
(938 期,2012 年)[2014-04-03]

  2011 年已经走过,这一年里航运市场整体行情如何?2012 年市场又将走向何方?

  经历了2010年全球经济恢复性上升,2011 年全球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金融市场起伏不定,特别是欧元区除德国外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需求出现下降。而新兴国家经济体通胀持续高企,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
  由于近期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全球经济风险上升,世界贸易组织(WTO)将2011 年全球贸易增长从之前的6.5%下调到5.8%。其中,将发达成员增速从4.5%下调至3.7%,发展中成员的增速从9.5%下调至8.5%。
  贸易增速下滑对全球航运带来了较大冲击,再加上航运自身存在的运力过剩现象非常突出,2011 年全球航运市场极度低迷,其衰退程度甚至超过2009 年金融危机爆发之时。

  集装箱运输市场业绩大幅下滑后市不容乐观

  出口航线跌多涨少主流航线大面积亏损
  2010 年,全球经济恢复性上升,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出口增长率达到14.5%,进口增长率为13.5%,增速创60年最高纪录,刺激了集装箱海上运输市场强劲反弹,远东至欧洲的集装箱运价曾达到2200 美元/TEU的历史顶峰。
  进入2011年,由于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时期的经济顽疾并未实质性解决,一些新的世界性经济难题同时出现,全球经济再次减速,人们期望的后危机时代经济引擎再度发力未能如愿。贸易增速下滑,对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带来较大冲击。2011 年全球集装箱海运市场一路走软,即使夏季运输旺季也没有好行情,特别是9月份之后运价一路杀跌,衰退程度逐步向金融危机时期接近。
  上海航运交易所2011 年12月30日发布的中国集装箱出口运价综合指数跌破900点整数关口,报收在881 点,创下2009 年8 月以来新低,较2010 年同期下降16.4%。上海航交所发布的全球15条航线,运价呈现跌多涨少,整体处于弱市状态(见图1)。
  运价涨跌与区域经济有较大关联度。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减速,运价大幅下挫,主流航线无一幸免,直接拖累了整个集装箱海运市场。下降幅度依次为欧线、地中海线、美西线、澳大利亚 新西兰线、美东线,分别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41.5%、33%、19%、12%和11%。而新兴经济体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区域)经济增长相对较强,需求稳定,运价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其中香港线上升一成多,韩国线上升近二成。
  尽管新兴市场航线表现突出,但由于主流航线规模大,其运价大幅下降直接拖累了全球集装箱海运市场,各班轮公司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特别是占成本大头的国际原油价格2011 年以来上升了近三成,导致班轮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据Alphaliner 统计显示,全球15大班轮公司第三季度平均营运利润率下跌了9%,较第二季度下跌8%。除赫伯罗特的利润率没有下降外,其他14家班轮公司出现了3%-25%的不同程度下降,就连班轮巨头马士基航运也不例外。虽然马士基航运第三季度箱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6%,但货量增长无法弥补运价不断下滑带来的影响,因此尽管前三季度集装箱业务盈利9600万美元,但第三季度出现了2.97亿美元的亏损。
  受业绩拖累,一些知名班轮公司开始从泛太平洋线、欧洲航线等主流航线撤出部分运力。由中远集运、川崎、阳明、韩进四家班轮公司组成的CKYH 联盟12 月8 日起已暂停亚洲-北欧(NE4)航线,撤出7 艘8200-9000TEU 船。MISC(马来西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撤出班轮业,其在过去三年亏损高达7.89 亿美元。全球班轮公司陷入大面积亏损之中。
  需求减速 运力上升 运价陷入低谷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 年全球第一,中国的贸易量和集装箱运输对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至关重要。
  中国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11 年尽管前11 个月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呈现正增长,但增速较上年大幅放缓,呈现逐月下滑态势,至11月份增速已下降到负值,其中与美国、欧洲方向的集装箱吞吐量均出现负增长。
  在运量下滑的同时,运力增长却仍在继续。据克拉克森(Clark原son)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11 月底,全球集装箱船队规模已达到1520 万TEU,较上一年增加102万TEU,增速为7.2%。其中,8000TEU 以下船队规模的增幅不大,增量基本都集中在8000TEU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该船型较上一年增长了23.4%,运力超度增长,是亚欧线成为目前市场重灾区的根本所在。
  虽然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但班轮公司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到万不得已均不轻言“退出”,目前班轮公司已进入“拼跌时代”,谁能坚持到底,谁就能最后胜出,这已成为集装箱运输业的市场竞争准则。受此影响,大批集装箱船闲置已不可避免。据Alphaliner 统计显示,截至2011 年11 月底,已有210 艘船合计50 万TEU运力闲置,闲置运力占到总船队运力的3.5%,为2010 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尽管闲置船数量尚未达到2009 年的高点,但闲置运力的行动仍在进行中,并有加速的可能。
  经济增长乏力运力难消化后市不容乐观
  受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和新兴国家高通胀压力的影响,进入2012 年,全球经济面临低速增长、外贸保护主义盛行的挑战。近期,国际货币组织下调了2012 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中国商务部也指出,2012 年欧美外需市场的情况不会有根本性好转,国内各种综合成本上涨的压力也将持续,外贸进出口形势比较严峻。
  面对未来市场低迷,各大班轮公司在打“价格战”的同时,更注重依靠服务质量提升来争取客户。马士基航运提出了“天天马士基”,以借其庞大的船队规模及准班率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捍卫其在亚欧航线上的领头羊地位。接着,达飞和地中海航运联盟、6 家船公司组成的超级联盟———G6 联盟也纷纷跟进,市场竞争趋向白热化。新的一年集装箱海运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组合,轮番上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严酷市场环境,直到整个市场被几大联盟逐渐瓜分,市场集中度提升。
  然而,运力过剩这道坎在2012 年仍无法越过。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11 月份,全球集装箱船订单约达440 万TEU,占到目前船队规模的29%,而未来两年将是新船交付高发期。著名航运咨询公司德鲁里甚至预估,未来两年运力将出现10%的过剩,根据目前船队规模为基数测算,到2013年闲置船运力将达到150 万TEU,其绝对量相当于2009年底闲置船运力的最高纪录。无论是短期还是不久的将来,要消化如此庞大的新增运力,需要相当的时间,市场才能走出低迷,运力过剩直接影响到集装箱市场的复苏速度。
  上海航运运价交易公司(www.ssefc.com) 2011 年12月30 日公布的2012年4 月份两条远期合约分别为:美西(1204)报收于1771 美元/FEU,欧洲(1204)报收737 美元/TEU,运价均处于较低水平,显示市场对后市仍比较谨慎。

  干散货运输市场运价暴跌前景茫茫

  受经济放缓不利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减速,加之整个航运业运力过剩现象严重,被视为全球经济先行指标的波罗的海国际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继续在大宗商品市场上领跌。
  2011 年全年BDI 指数日均1548 点,较上一年平均值大幅下降了39%,也较航运业最衰退的2009 年大跌了43%,为10 年来最低水平(见图2)。
  三大主力船型运价指数均出现较大跌幅,其下降幅度依次为:巴拿马型船平均运价指数1749点,较上一年下降44%;超灵便型船平均运价指数1377点,较上一年下降36%;好望角型船平均运价指数2237 点,较上一年下降36%(见图3)。
  总体运价跌回到十年前水平,但航运公司的成本却逐年上升,特别是占经营成本大头的燃油价格十年来飞涨。2002 年国际原油价格每桶最高不超过30美元,而如今价格已处于百美元关口,是当年价格的三倍多。其他高涨的还有船员成本、造船成本。一般巴拿马型船的运营日均成本在1.7 万-2 万美元之间,而当前租金水平已下跌到1.3 万美元,运力集聚的太平洋地区甚至已在1 万美元以下,市场可谓惨不忍睹。
  由于运价大大低于运营成本,船公司出现大面积亏损。韩国第二大干散货船公司Korea Line 在2011 年初宣告破产,宣告破产的还有希腊的干散货船运营商Omega Navigation Enterprises。中国远洋集团旗下两大上市公司分别出现巨亏和业绩大幅下降。国际上一批中小船企由于资金链断裂可能迎来倒闭潮,一些金融机构已减少或中止对航运业的投资计划,其衰退程度已超过金融危机的2009年。
  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两次探底的背后,是运力的供需关系出现了重大逆转。
  首先从运力的需求来分析。经过2010 年的恢复性增长,2011 年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出现了降温,尤其深受债务危机影响的欧元区需求出现了负增长。
  据前11个月的数据推算,克拉克森预计2011年欧元区全年进口矿石1.15亿吨,较上一年下降3%,而2010 年增速却高达43%。2010年,尽管中国进口矿石出现负增长,但欧元区进口矿石大幅增长,支撑了国际海运价格恢复性上升。而2011年欧元区再次陷入负增长;进口量较大的亚洲区域(除中国外)增速也明显下滑,预计2011年进口增速为3%,较上一年的32%大幅放缓。也就是说,2011年除了中国的矿石进口是正增长外,其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预计全球海上矿石贸易量为10.5 亿吨,增速为6%,较上一年放缓5个百分点。
  矿石增速下滑的情况同样也反映在其他大宗商品上。2011年,焦煤海上贸易出现了5%的负增长,动力煤增速较上一年下滑7 个百分点,谷物较上一年仅增长了2%。
  综合上述数据,克拉克森预计2011 年全球五大干散货海上总量为24.5 亿吨,较上一年增长5%,增速放缓了7个百分点。
  在需求增速明显下滑的同时,全球船队规模却在大幅扩张。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后国内外船价进入下行通道,而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各项救市措施,主要是增加流动性,给船东及投资者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资金来源,不少船东和投资者从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来,误认为航运的高增长尚未结束,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还有“黄金十年”,为此纷纷下订单多造船,造大船,为日后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埋下了隐患。
  据克拉克森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全球干散货船队规模已达到6.08 亿载重吨,预计全年将达到6.17 亿载重吨,较上一年底增长7770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其中,好望角型船、巴拿马型船、超灵便型及小灵便型船运力分别较上一年增长了18%、14%、16%、4%。运力供应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运力需求增长的速度,国际海运价格大幅下跌已成必然。
  2012 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维持低速,大宗商品需求量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主要是中国和亚洲地区,受外围市场需求减速和内部通胀因素困扰,对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无法实现以往的高增长,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国际价格低于国内同类商品引发的进口增多现象,价格因素或许为2012 年大宗商品贸易量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同时,2012 年市场运力过剩压力依旧十分突出。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11月底,全球干散货船订单持有量为2.1亿载重吨,占到船队总规模的35%,而2012 年正是集中释放期,如果没有有效放缓运力投入的措施,消化这些新增运力需要二到三年时间。
  因此,2012 年国际海运市场继续低迷不可避免。

  沿海运输市场两次探底 政策利好盼回暖

  2011 年沿海运输市场呈现“前高后低,年末跳水,两次探低”的局面。
  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海运市场低迷拖累以及运力过剩的影响,2011 年沿海运输市场总体十分低迷,其严重程度已超过2009 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海运业最衰退时期。
  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2011 年全年仅有6周沿海综合运价指数保持在1500 点以上,其余时间均在1500点以下,预计全年周平均为1365点,较上一年下降了近一成。12 月23 日,沿海综合运价指数已降至1139点,而上一年同期为1478 点,2009 年同期为2110 点,为近十年来同期最低水平,沿海运价已返回到2002年水平,十年航运发展运价涨幅为“零”。其主流航线秦皇岛到上海、广州的煤炭运价已跌至30 元/吨和40元/吨以下,一些没有长协的船舶甚至已经没有了方向,全行业处于严重的亏损之中(见图4)。
  更为不利的是,正值年底航运公司与电厂等大客户谈论下一年度合同的时候,面临如此低迷的市场行情,航运公司在谈判桌上将处于弱势地位,影响2012 年的合同话语权。
  由于海运景气度大幅下滑,一些上市海运公司业绩大幅滑坡,有的在第三季度已出现亏损,第四季度经营就更困难了,全年业绩翻绿已成定局。整个航运业业绩下行的风险在急剧加大,近期已出现某些小航运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严峻局面。
  2011 年沿海运输市场出现二次探底,其低迷深度和广度均超出预期,主要原因如下:
  南方火力发电量增速放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贸增速下降,特别是下半年国家货币紧缩政策的效应逐渐显现,以及外贸加工业向内地转移步伐加快,南方沿海城市经济减速,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等经济指标增幅减少,影响到对煤炭的需求。与煤炭最直接的火力发电量数据显示,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沿海各主要城市的火力发电量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煤炭内外贸价格倒挂。随着澳大利亚煤炭产量逐渐恢复,国际煤价自2011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跌,而国内煤价受成本及人为因素推动持续上升,形成内外贸价格倒挂,下半年煤炭进口潮一浪盖过一浪,挤压了内贸煤炭需求。2011 年11 月份我国煤炭进口2214 万吨,为历史天量,较上一年同期的1389 万吨大增60%,而11 月份全国港口内贸煤炭发运量不足5000 万吨,增幅接近“零”,进口量占了内贸量的45%,对内贸煤炭挤出效应非常明显。1-11 月我国总计进口煤炭16156万吨,照此推算2011 年煤炭进口有望达到1.8 亿吨,同比增长9%,与世界最大煤炭进口国———日本并驾齐驱。
  运力出海受阻。国际海运市场低迷,特别是与沿海主力船型同类型的超灵便型船和巴拿马型船,国际市场上日租金不到1.3 万美元,在运力集中的环太平洋地区日租金更低,均在一万美元以下,而基本运营成本要超过1.5 万美元,因此出现了远洋越跑越亏的局面,阻碍了国内有远洋资质船舶出洋运营,加重了沿海运力压力。
  运力过剩是目前市场低迷的最主要因素。金融危机期间虽然沿海运输市场经历一波杀跌,但不久被四万亿的投资政策救起,不少船东又大肆低成本扩张。中国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其中不少是国内船东订单。全社会盲目扩张运力,而目前正赶上全球经济放缓,国内调控收紧,引发运力供需严重失衡,航运业进入低迷也就在所难免。
  2012 年,中国政府把稳增长放在首位,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据多数机构预计,2012 年我国GDP 增长在8.5%,虽然增速下滑,但仍可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加之近期国家“限煤价提电价”政策,有利于提高电厂采购内贸煤炭积极性,给沿海运输市场带来长期利好,从而缓解进口煤炭压力。预计2012年我国港口内贸煤炭发运量能达到6.5 亿吨,比上年增长19%,如能保持10%的增长速度,内贸煤炭也能超过7 亿吨,需求还是有保证的。
  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运力的增长。数据显示,由于前几年运力订单逐步释放,2012 年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旧非常突出,运力供需压力能否逐渐缓解,主要取决于船东们能否采取措施,放缓新运力投入,以及加快拆解老旧船的进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总体仍不容乐观。
  还要看铁路运能的释放程度。2011年大秦线预计运量在4.3-4.4亿吨之间,高于2010 年4.05 亿吨,按照设计标准已达到极限,2012 年还有多少提升空间?尚有较大不确定性,如运能释放有限,将对“西煤东送”形成压力,用外贸进口来替补,将对沿海运输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市场运价经过连续下跌,目前已下降到跌无可跌的境地,整个海运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2012 年全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不过,这样的经营环境不可持续,目前运价基本已在底部,随时有超跌反弹的可能。2012年1月1日起受国家“限煤价提电价”政策利好,外贸煤炭过度增长的势头或许会减速,春节储煤季节性因素提振,市场有可能迎来修复性反弹。但2012 年总体来看,由于远洋市场难有大的改善,国内运力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沿海运输市场走出低谷尚待时日。

来源:中国航务周刊及航贸网

作者:陈弋

【我要发表评论】欢迎你来畅所欲言
内容:
【热力推荐】近期新品推荐)
· 订制中国航贸网邮件产品 删繁就简把握行业动态 2007-09-28
· 特别推荐 2005-09-09
更多>>
【中国航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的所有文字、图片、数据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航务周刊和中国航贸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航贸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航务周刊、中国航贸网联系,或者联系本网站法律顾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王英波律师。

相关新闻
· 航运市场
· 航运市场严冬来临 2012难言复苏
· 后市
· 谨慎乐观看后市
相关数据
· 航运市场
· 世界干散货航运市场主要货种需求量
分类浏览
行业动态
统计数据
行情.报告
政策法规
运输黄页
港口资料
行业知识